奔抚孤呻海上楼,药烟灯穗飒然秋。
岂期与物同疵厉,稍欲祈天赦缚囚。
症结竟窥囊底智,风光宛托剡中游。
神州莽莽谁医国,方技余存第一流。
闰五月归张氏女子卧痾沪上嘉定余伯陶主方起。近现代。陈三立。 奔抚孤呻海上楼,药烟灯穗飒然秋。岂期与物同疵厉,稍欲祈天赦缚囚。症结竟窥囊底智,风光宛托剡中游。神州莽莽谁医国,方技余存第一流。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...
陈三立。 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喜雨 其二。明代。唐之淳。 水生华发草毵毵,春半人家未浴蚕。一夜雨声淮泗白,却疑蓬底睡江南。
题湖上废寺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唐顺之。 禅宫旧枕清湖曲,与客寻幽试共登。独树春深初着蕊,空山行遍不逢僧。台荒曾与施乌食,城化徒闻驻鹿乘。惟有松房明月影,夫年长似为然灯。
贺新郎 萧山县署赘婿词。清代。毛奇龄。 正河阳花满。秋水芙蓉,艳红如剪。赘婿淳于千里至,早已题诗齐苑。喜今日、光生银管。古署催妆开锦席,看一堂、紫罽铺香软。双盏暮,酌来浅。万条红烛烧将短。更庭前、几行画扇,遮来宛转。洗马文章当日事,乐令风流不远。况种得、蓝田琼琬。最羡今宵乘凤处,听秦台、几曲箫声缓。乌鹊到,喜何限。
相见欢 深秋。近现代。罗锦堂。 长空大雁飞忙。晚烟苍。片片池塘荷叶、半枯黄。独行惯,有谁伴,夜生凉。隔院吹来阵阵桂花香。
聚景园。宋代。高似孙。 翠华不向苑中来,可是年年惜露台。水际春风寒漠漠,宫梅却作野梅开。
题鉴园图。。李宣龚。 事业欲安说,溪边柳成围。当时叩门人,百过亦已衰。此园在城东,地偏故自奇。世俗便贵耳,浊醪争载窥。那识赏寂寞,但闻簧与丝。我向喜独游,扁舟弄涟漪。拊槛一片云,钟山远平篱。花竹不迎拒,鱼鸟无瑕疵。岂惟客忘主,青溪吾所私。中间共出处,就官淮之湄。上瘠民力瘁,百无一设施。鄂渚得再觌,征车方北驰。归涂望楚氛,微服鹢退飞。陵谷事已改,变迁到茅茨。相逢忽揽卷,不收十年悲。郑记似柳州,平淡乃过之。夙忝文字饮,可能欠一诗。巷南数椽屋,有枝亦无依。傥免熠耀畏,慆慆还当归。芳草结忠信,吾言兹在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