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生方好雅,兹日为扫扉。森尔延嘉宾,欢然去尘机。
有客振双袂,敢言阳春晖。聊停玉麈尾,为歌金缕衣。
古辞何稠叠,无乃惜芳菲。三闾不餔糟,二子自采薇。
虽留千载清,未免当时饥。吾爱曹公诗,古来不敢非。
人生若朝露,舍醉当何归。四座惊此语,未厌翠觞飞。
胡能后天地,何可恃轻肥。沉酣且长咏,白首空歔欷。
和杨子聪会董尉家。宋代。梅尧臣。 董生方好雅,兹日为扫扉。森尔延嘉宾,欢然去尘机。有客振双袂,敢言阳春晖。聊停玉麈尾,为歌金缕衣。古辞何稠叠,无乃惜芳菲。三闾不餔糟,二子自采薇。虽留千载清,未免当时饥。吾爱曹公诗,古来不敢非。人生若朝露,舍醉当何归。四座惊此语,未厌翠觞飞。胡能后天地,何可恃轻肥。沉酣且长咏,白首空歔欷。
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 ...
梅尧臣。 梅尧臣(1002~1060)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。汉族,宣州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宣城古称宛陵,世称宛陵先生。初试不第,以荫补河南主簿。50岁后,于皇祐三年(1051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,所注为孙子十家著(或十一家著)之一。有《宛陵先生集》60卷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刊本等。词存二首。
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。宋代。文同。 青春已破六十日,正好共携歌管游。莺花有意欲恼乱,风雨何事相淹留。南园彩棚映绿树,西湖画舫临清流。几时云阴得敛霁,愿把一樽相献酬。
秋日二首 其一。宋代。孙觌。 豆熟连村雨叶黄,粳肥蘸水露华香。凉蝉已抱寒茎槁,冻蝶犹穿晚菊忙。
月夜泊石牛。清代。金居敬。 人静黄昏后,扁舟泊石牛。乱虫喧入夜,孤月自明秋。酒送乡心远,诗分客路忧。姮娥流素影,伴我住滩头。
杂题画 其十一 李唐山水。。释妙声。 故国江山入莫秋,烟波留与后人愁。古今不预兴亡事,只有沧浪独钓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