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,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康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 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 ...
李觏。 李觏(1009—1059),字泰伯,号盱江先生,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改革家,他生当北宋中期“积贫积弱”之世,虽出身寒微,但能刻苦自励、奋发向学、勤于著述,以求康国济民。他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李觏博学通识,尤长于礼。他不拘泥于汉、唐诸儒的旧说,敢于抒发己见,推理经义,成为 “一时儒宗”。今存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三十七卷,有《外集》三卷附后。为纪念李觏,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,塑有李觏雕像,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。
登小茅公。宋代。王安石。 扪萝路到半天穷,下视淮洲杳霭中。物外真游来几席,人间荣愿付苓通。白云坐处龙池杳,明月归时鹤驭空。回首三君谁更似,子房家世有高风。
次韵试可同游法王岳寺。宋代。释道潜。 两山脩径尽榛芜,谩诧当年幸翠舆。空睹宸文藏宝构,不逢衲子话真如。林深想见灵根茂,地胜宜多隐者居。凉月照人归路好,傍溪嘉树影扶疏。
答卢式。明代。皇甫汸。 王风寖失古,颓波荡自今。李生陈大雅,刘子抱文心。弱余振鸿藻,高义抗词林。归田守玄默,闭关谢沉吟。江左郁华彦,岁暮得卢谌。騄骥思长奋,良乐此相寻。申章粲如玉,感赠重兼金。徒然奉清奏,何由酬赏音。
初七日丁丑长至前喜晴。元代。方回。 楼南红气满霜天,新霁湖山晓色妍。七日喜逢长至日,百年惭到古稀年。故园卷饼思新菜,冻井浇梅出暖泉。谁信少陵夔府后,肯吟六琯五纹篇。